风采展示
风采展示
风采展示

第四届“助学•筑梦•铸人”主题系列宣传活动优秀征文——忘记过去,直面未来

发布时间:2018-12-06     作者:   点击:[]

忘记过去,直面未来

  我依然记得大一时一位老师在上课时对我们说的一段话:班上有不少同学家里不那么富 有,可是如果你一直突出你的贫困生身份,一直对自己家庭贫困而耿耿于怀,那么尽管你刚 进大学,但你已经输了。

  作为一个拿过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同学,三年来,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愈加深 刻。在我们班,乃至整个学院、整个学校,不少同学家里比较富有,至少也是中产,他们每 个月的生活总能保证他们买一件好点的衣服,外出旅游一次……而有少数同学,家里并没有 那么富裕,每个月的生活费勉强甚至无法支出其必要的生活开支。因为贫穷,他们无法像很 多同学那样假期出游;因为贫穷,他们买不起一些在其他同学看来是必须的配件;因为贫穷, 他们从内心有一种深深地自卑感。 

可是,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改变,况且原生家庭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倘若因为自 己的出生家庭贫穷而心生自卑,将自己锁死在自己心里的围墙中,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悲观 失望、丧失信心,不愿与这个世界融为一体,让自己变得颓废、落伍、封闭,那么原生家庭 的贫穷将会持续地对自己的学习生活造成不好的影响,国家资助的意义也大打折扣。 

因此,忽略自己的贫困生身份,让自己像大多数同学那样,融入班级的大家庭,融入社 会的大家庭,与周围的同学融为一体,才是正确的选择。

  我爸妈都从事普通的工作,爷爷体弱多病,一直需要吃药和照顾,两个人每年收入勉强 支撑一家人的开支。有时遇到急事时也需要向亲朋好友借钱。上大学后,我每年的学费和生 活费对家里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学校的资助能给家里减轻不少经济负担。 在上大学后,我认识到当时自己的眼界是多么狭窄,太多新鲜事物没有见过或体验过, 太多好玩的地方没有去过。但不要紧,我开始积极拥抱、适应我的大学生活。

  在大一时,我积极参加班干部竞选,最终当选为班级团支书。我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忙碌、 充实起来。一边努力学习,上课积极听讲,一边履行团支书的职责,为同学们做出应有的奉 献,一边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积极参加各项比赛。还做过图书馆志愿者,整理图书馆书 籍。因此,尽管自己总是很忙,但总觉得很开心,因为自己的生活真的很充实,很有意义。 大一结束时,我不仅成绩名列前茅,还和同学们一起为班级赢得了多项荣誉,在参加课外活 动与比赛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我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 一起参加比赛,一起写策划文书,一起唱歌,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有这么一群要好的朋友 在,自己不会觉得孤独,也难以产生负面情绪。 

  大二这一年,由于换了专业,自己要花时间补新专业大一的课程,因此自己在学业上花 了很多时间。这一年,我依然努力学习,努力参加课外活动,努力参加各项比赛,努力跟着 导师做科研项目。这一年,我认识了新的朋友,成绩依然优秀,在比赛中依然取得了较好的 成绩。更重要的是,在跟着导师做科研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打开了另一扇窗。由于自己所 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跟着导师做的科研课题也是管理信息系统方向的课题。处于对 科研的好奇和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热爱,在大二暑假,我自告奋勇对导师说想自己试试做科研 写论文。整个暑假,当其他同学都回家后,我留在学校,每天白天去图书馆写论文,晚上在 寝室看书。那段时间也许是我大学最充实的一段时间。我自己一个人找论文、读论文、做问 卷、收集数据、运行数据、调整参数、写论文、修改论文。最终经过近半年的努力,论文写 成了,投向了一本外文杂志。如今,论文已经快要发表见刊啦。 

  大三这一年,自己依然努力学习,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与比赛。不过我的心态却发生了一 些变化,看待问题也比以前更加全面。我很清楚,尽管自己来到了西南财经大学,但我们的 起点却不是一致的。有的人家庭条件好,大学期间不需要怎么努力毕业后就能有很好地工作; 而大多数人依然需要在大学期间努力,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对于拿助学金的我

来说,似乎除了努力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同时,自己曾经比较在意的问题最终也逐渐被自己 淡忘。当你成为了一个同学们眼中很厉害的人时,就不会再有人在乎你的家庭是贫穷还是富 有;当你取得不少好的成绩时,你自己也不会再在意自己的家庭是贫穷还是富有。 

  今年暑假,自己有幸参加国内某名校的夏令营。参加夏令营时才发现什么叫人外有人天 外有天。在那里,厉害的同学更多,富裕家庭的同学也更多。倘若你在面对很多厉害或富裕 的同学时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你永远也无法从困窘的状态中走出来。

  学校对贫困生进行资助,一方面是为了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是希望他们能充 分利用这笔资助,让自己更快地进步和更好地生活。对于接受国家资助的我们,最好的选择 不是突出自己的贫困生身份,换取他人的同情,而是忘记自己的贫困生身份,让自己融入到 自己周围的环境中,好好学习,积极地参加各项课外活动,多认识志同道合的同学,让自己 的能力逐步提高,让自己的人格逐渐完善,最终成为一个有能力改变自己命运和对社会有用 的人,进而让自己和家人不再贫困,不再需要领取国家的资助。 

  不要介意自己并不想回忆的过去,直面充满未知但由自己书写的未来。

刘肖伟

西南财经大学 金融智能与信息管理

上一条:第四届“助学•筑梦•铸人”主题系列宣传活动优秀征文——贫穷就是实现梦想的动力
下一条:第四届“助学•筑梦•铸人”主题系列宣传活动优秀征文——那个夏天,有点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