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历程 新的人生 心的感激
小乡村里的故事,没有城市的那般繁华耀眼,但却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山沟沟里的人,没有大都市人的那般阔绰光彩,但却彰显着淳朴与热心;黄土地上的耕耘,没有科技园区里的那般先进夺目,但却饱含着农民的汗水与希望。
一个有癫痫史的家族,舅舅,妈妈,爸爸都曾被人过街喊骂,骂他们的疯癫——见人只知道笑;骂他们的无知——把随便一个人当成是亲爸亲妈;骂他们的傻缺——主动帮别人忙什么都不要;就在这些嘲笑声中,我诞生了!
所有人都不看好我的出生,一个这样的家庭能生出优秀的孩子吗?不说优秀,能生出正常的孩子吗?仿佛我就是上天派来拯救这个家庭的福星,生来异样但却坚强、勇敢、敢于担当!
每天早上5点起床去田里锄草,7点过回到家匆匆忙忙吃一口热水泡冷饭拌着咸菜,有时来不及就饿着肚子拖着一头蓬松的乱发,乱七八糟地奔向学校去上课,迟到了就被罚站在教室门口。我竖着耳朵去听老师第一节课讲的内容,用尽可能多的余光尽可能高的踮起脚尖透过窗户去看黑板上的字迹。第一节课下,我的内心充斥着矛盾——一方面我能进教室去学习了;另一方面,我将准备“迎接”接二连三的嘲讽。
小学我的成绩并不是很好,以至于让妈妈产生让我辍学的念头。直到3年级,从县城来了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她的教学丝毫没有偏见,让我能够在课堂上拥有属于自己思想的一席之地。也就在这一年,我第一次打破了周围人看我的有色眼镜,我拿了双百,这也是村庄小学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人得双百,妈妈曾经的话在悄无声息中被勒令收回。5年级我遇到了学习生涯中的第一道选择题:村子里的小学不再接收5年级及以上的学生,班上一半的学生都选择了去县城的实验小学,因为那里环境好,资源丰富。我知道自己家庭条件不允许,去了乡里的初级中学,但我从不抱怨,我只坚信一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小考结束,我有幸被县高中的天才班录取,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我明白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别人嘴里!
初中毕业的那个暑假,我选择了在家里办补习班,免费招收学生。用墨汁涂黑木板当作黑板,用砖头当做粉笔,就这样简易的设备,但是我们依然能一起畅谈学习、谈未来、谈国家。这样一天天下来,他们的成绩提高,就是我最大的成就!
母亲常说:“你们读书赶上了一个好时候!”学校在了解了我的情况之后结合我在校的表现,决定高中每年对我进行资助。然而就在高二那年半月板意外受伤,这个消息对全家人来说都是晴天霹雳。这不仅意味着要住院产生高额的医药费,还意味着我必须先放弃学业在医院养病。那一段日子妈妈从早到晚陪着我,为了省钱,她晚上就将就着和我挤一张病床上睡,还生怕碰了我的腿。我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还有好多的事需要我去做,不能自暴自弃,因此我把高中所有的教材都搬到了病房,病房便成了我的书房。
出院后,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学校依然执行对我的资助,除此之外,北大光华的企业家们也将援助之手伸向了我,接踵而至的是陆陆续续的国家助学政策……这些将我从昔日的深渊中拉了出来,让我能够去享受阳光重拾希望,就像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让生命充满活力!
漫漫人生路上的第二道学习生涯选择题再次出现。身处在河北这个高考大省,有着衡水中学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使我不敢抱有任何想上重点大学的奢侈心理。国家的阳光高考平台实施针对农村学生的特殊招生计划,让我重新燃起希望的火把。国家的政策给每一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去探求书本的机会。党和国家的恩情重于泰山,他们拥护国民,敞开怀抱去拥抱每个理想!
在国家的特殊招生计划下,我被曾经可望而不可即的高等学府——西南财经大学录取。高考的那个暑假是我人生中最郁郁葱葱的夏天。我只身一人背起行囊来到北京——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赚取学费。晚睡,早起,每天重复单调的工作,高强度的工作不仅磨练着我的身体,更锻造着我坚强的意志!2016年9月我迈进了西财大门,满怀好奇与斗志。我立志要珍惜国家给我的这次机会,多方面发展。因此我进入了校学生会,将自己所能做到的贡献给这所学校;加入多个社团,积极服务身边同学;参加“践行两学一做对学生的影响”的研究成功立项,被选拔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朗诵比赛朗诵培训;参加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多次比赛。利用假期时间,组办支教队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们。虽然参加活动较多但我的学习成绩依然在专业排名位居前列。利用课余时间,我找了多份兼职发传单、做销售、4份家教等,但如果没有学校每年的助学金以及各项奖学金,仅凭自己勤工俭学是远远不够的!
是的!我爱这个温馨的国度,这个充满爱的政党,他们给予了我生存的阳光,让我这根乡下的野草不会枯萎而是拔地而起,沐浴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直到有一天,我会用我的树荫提供给后人乘凉,以涌泉之报去回馈滴水之恩,去感恩国家、报答社会,用有实力的叫喊——我的梦,来制造强有力的回声——中国梦!
闫佳姝
西南财经大学 人力资源管理